“无忧小城”的“城”不仅仅指“城市”这个狭义概念,更趋向于是对“城乡统一体”的集中呈现。在这座“城”中,包含了产业发展优、城镇建设优、生态治理优、文旅融合优、为民服务优等五优特质,是海虞镇对一个区域理想发展形态的概括式表达,其本质内涵是“家园意识”,最高境界是“诗意栖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海虞“城”的发展,得益于常熟山水的滋养,因此深谙仁者的“微言大义”与智者的“见微知著”,呈现出以小见大、螺旋上升的美感。今年以来,海虞镇积极推进“我为小城打补丁”文明城市创建重点督办项目,聚焦“微治理空间”“民生实事站”“志愿服务点”三大领域,以小微之力塑大美之城,实现了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统一、建构性与参与性的统一,打造了一座“无忧小城”的三维“幸福共同体”。
“城”存在的价值在于满足人们工作、居住、休闲等需要,因此功能性是其存在的本质特征。然而当便捷、统一、简洁和标准化成为“城”的功能特征,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消解了人们生活的生态性、复杂性和丰富性。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审美体验。如今,审美价值与功能价值的内在统一渐渐成为考量“理想城”模式的基本标准。
各美其美,是生态功能与城市格局的有机融合。楼道架空层、小城微补丁、共享菜园、文明街区、停车有“位”海虞镇以“微治理”策略切入,从细微处入手,精心打造五大微治理空间,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增进居民福祉。
提升功能价值在海虞镇南塘社区港龙香语华庭小区,由于租户较多,出于节约开支、贪图方便等因素,部分住户将车直接停在小区路面消防通道上,最多时达140余辆。今年,结合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南塘社区开出治理“良方”,召开楼道长会议,反复摸排居民诉求,敲定停车整治新方案。南塘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陆志亚说:“方案启动后,地下车位租售率从原来的75%提升到了接近90%,地面车位周转效率明显提升,小区停车秩序持续好转。”
赋予审美价值在海虞镇,有一个人气很高的志愿服务项目“小城微补丁”。该项目专门招募有艺术技能的志愿者,他们使用羊毛毡手工花,在树洞裂缝“种”上了美丽的花朵;他们铺上马赛克,将破损的步道变成了色彩斑斓的艺术走廊;他们还拿起画笔,为井盖添上了生动的图案,让每一个井盖都成为了一件艺术品。“看到这些变化,我觉得特别惊喜。”海虞镇居民陈裕芳感叹道,“这些小小的补丁,不仅修复了破损,更让公园、村庄、道路变得多彩和美丽。”
不局限于简单的“小修小补”,海虞将微治理空间看作生命有机体,让单一的微治理空间“会呼吸”。
于是,在由楼道架空层改造成的邻里交流中心里,垃圾分类、社区治理等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由废弃或未充分利用的公共绿地转型来的共享菜园里,“儿童助力乡村振兴”文明研学四季游系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兼具历史文化韵味与现代气息的王市明珠街街区里,消防演练、新业态群体送清凉等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共同参与一个个微治理空间实现了功能价值的进一步提升,更让文明之风吹到了每一个角落,达到了文明之美的价值重塑。
文明是融合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城市配套服务、艺术景观设计等多种美学形态的复合感受,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协同整合的系统。
都不尽是。尽管对文明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社会成员“一个都不能少”地享受幸福,但其展现形态千变万化。面对共同富裕的时代课题,尤其在民生实事的落实上,海虞更注重群体共同获得感与个体差异化需求的耦合并进。在普惠“大同”的基础上,尊重不同群体客观条件和具体需求,分类施策、差别用力满足“小异”。
为了兑现“居有所安”的承诺,今年,海虞镇集中力量,对老旧小区的水电管道、道路、绿化、安防等进行统一的更新换代。坑洼不平的道路变得平坦宽敞,雨污水排放更加顺畅,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为小区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安防系统的整体升级,更是让居民们安全感倍增。这是根据普遍性问题,统一部署、系统推进的“大同”。
11月刚刚落成的徐桥村新风礼堂,占地1000平方米,承载文化传播与乡土风情展示重任,加强社区凝聚力。目前,海虞镇已建成启用新风礼堂8个,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建造而成,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成为移风易俗、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好去处。这是根据不同禀赋、不同资源,补短板、锻长板促进人民幸福的“小异”。
今年以来,海虞镇聚焦关键区域和重大工程,倾力打造“民生实事站”,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通过改造升级新风礼堂、提升沿河景观公园设施、改善王市老街区域环境、推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等,实现公共空间的再生,弘扬传统文化,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居住品质,为市民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6月,常熟首家村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站汪桥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站启用。站外彩化的水泥路、简明的宣传展板、醒目的墙体绘字,营造了美观怡人的垃圾收运环境,扮靓了乡村“颜值”。
在小处下大力气,海虞镇有“绣花”功夫;在大处着眼小细节,海虞镇有全局观。“民生实事站”之“站”不是狭义上的一个个站点或机构,而是秉持着以人为本的为民情怀和“大同小异”的治理智慧,落实到地的一个个项目,可以是一座更新的建筑、一项具体的措施、一片迷人的风景。归根结底,是一种幸福的滋味。
一座“城”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发展的速度越快,幸福的成色也就越足。
海虞深谙此理,其“文明美学”的展现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点就在于建构性与参与性的统一:在积极创造各种有效载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体系中,建设“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在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人和“城”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家园意识”的精神升华。
海虞镇以“无忧号”文明列车、文明路演厅、解忧理发铺、爱心漂流岛、文明实践应急驿站、文明交通示范岗等一系列志愿服务点为载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志愿服务体系,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提升城市软实力。
点上,解忧理发铺每天上午为残疾人及7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开展义务理发,爱心漂流岛利用“海虞民艺匠志集”阵地实现了编织、钩织、毛毡等工艺品的循环利用;线上,“无忧号”文明列车作为移动的文明宣传平台,定期运行于社区、学校、公共场所,开展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公益活动;面上,文明路演厅化身文化播种机,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将一批批接地气的文化理论作品传播到千家万户。
“元元”和“翠翠”是海虞镇的草根网红,他们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尤其擅长自编自导自演各类小品。近年来,海虞镇利用“元元”“翠翠”的特长和优势,创新打造特色宣传品牌“元元翠翠E起来”乡村方言秀项目,让两大文艺骨干成为文明路演厅的常驻明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传播文明新风。
文明路演厅里的文艺骨干们、解忧理发铺里的理发师们、爱心漂流岛上的手工达人们“身怀绝技”的海虞人在一个个志愿服务点找到了自己发光发热的舞台。与此同时,还有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也有一颗火热的心,他们化身政策宣讲员,登上了“无忧号”文明列车;他们化身群防群治义警,站稳文明交通示范岗;他们化身应急救援“守护神”,实现紧急援助服务“一呼百应”。“我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消防安全等社区治理工作,很有成就感。星空体育登录”负责福山社区片区的快递小哥小聂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实现了自我价值提升。
常熟市海虞镇党委书记、新材料产业园党工委书记朱惠明表示,海虞的每一个人都是“文明合伙人”,整个海虞都是“文明共同体”,我们将持续扩大文明阵地建设,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海虞“文明美学”辨识度,于无声中滋润“无忧小城”。